随着中国女排无缘世锦赛前八,新周期的首个赛季也随之结束。从世联赛到世锦赛,中国女排经历了高开低走,输给法国直接给还以强队自居的中国队泼了一盆冷水。洛杉矶奥运周期,不光是多米尼加、加拿大延续了此前的强势,法国、保加利亚、斯洛文尼亚等欧洲队伍也逐渐崛起。
结束了世锦赛后,中国女排将解散,球员们会各自回到地方队开启全运会的备战工作。对于中国女排而言,25年世锦赛输球并非一件坏事,可以从中找到许多不足之处,为后面的亚锦赛、27年世锦赛乃至28年奥运会查漏补缺。
纵观这一年的比赛,中国队最大的问题“依葫芦画瓢,丢掉了自己的特点”。这支中国女排完全没有了中国队的风格,只是一味地打四号位。其实,中国队以前之所以能够站上领奖台,成为国际排坛不可忽视的力量,和我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打法有关。
虽然说雅典周期、里约周期,我们的主攻很强,也很能下分,但其他位置也不弱,尤其是副攻可以分担很大一部分的进攻任务。然而目前这支队伍副攻的进攻比例偏少,完全走向了欧美那种两边拉开的打法。上周期蔡斌虽然也强调“两边拉开”,但起码还有副攻在中间施压,这周期完完全全就是攻手硬实力的比拼。
其实主打四号位并没有什么问题,中国女排之前也是如此,主攻手的得分一向是队内最多的。但是以前的主攻有手法、有变化、有跑动,不单纯是四号位进攻,偶尔还会打冲进战术。现在的吴梦洁、庄宇珊并没有学会前辈们的打法,只是一味的强攻,一味的发力。
这样的打法在国际排坛非常的流行,欧洲教练似乎和流水线一般的生产。不过真得适合亚洲队伍吗?泰国、日本、中国现在都摒弃了自己原来复杂的战术,打得越来越简单,结果成绩却是越来越差。这说明,欧洲的这套流水线般的打法并不完全适合亚洲队伍,亚洲球队应该要因地制宜,把自己快速多变的战术融入其中才行。
欧美球员的身体素质比我们要强,同样技战术体系下,肯定是她们占优,就好比中国女排打法国一直和她们死拼四号位一样。欧美球员大多数都是在同一套体系下成长,我们不管怎么模仿,她们都很容易适应。以前亚洲队伍能够赢下欧洲队伍,除了细节抠的细外,也和欧洲队伍对亚洲打法不适应有关。
中国女排要想重新站上领奖台,还是应该重拾自己的快变战术。世联赛期间,吴梦洁、庄宇珊都打过冲进短球、龚翔宇也打过前交叉等,为何不把这些战术发扬光大呢?
发布于:安徽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